药店的机遇与挑战——专业人才
发布时间:2017-07-17 10:52:14     发布人:管理员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为2260亿元,2016年药品零售市场规模达到2447亿元;2015年我国药店的零售市场规模为3092亿元,2016年药店的市场规模达到3377亿元。近年来,我国医药零售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医药分家、分级诊疗、电子处方、取消门诊药房等医改政策的逐步推进,使得处方药市场的份额开始逐渐分流至医药零售行业,同时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二胎生育率、生活水平、保健意识等带来的医药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药企、资本、连锁药店等各方纷纷开始加快布局,医药零售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药店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转变。


在近万亿的处方药市场中,目前医院、零售、社区占比接近7:2:1左右。未来若按设想医院1/3处方药外流进入零售市场,即相当于在现有零售市场的基础上增加一倍份额。

但目前药店自身的发展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显然还没有承接如此大的市场需求的能力。

传统药店行业的多、小、散、乱的格局仍然有待改变,行业规范和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目标到“十二五”末连锁率要由1/3提高到2/3,连锁固然可以带来规模效应,促进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但从业人员专业性低,执业药师资源匮乏,不能满足药事服务要求等这也是所有药店都要面临的问题。

药店经营模式单一,非处方药利润空间小,可替代性强。以往错误借鉴商超模式,经营思维固化:价格竞争、过度广告、夸大宣传、强行推销等。导致信任缺失,客户增长缓慢。过分强调销售毛利率,忽略品牌药的作用,导致客户流失。

许多药店以价格战作为吸引客户主要手段,经营方式跟不上行业发展,药事服务未能满足消费者渐趋精细化和专业化的需求。导致很多消费者不得不转向基层医疗机构,药店客流增速明显低于社区医院。

而且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网上药店对传统线下零售也带来不小冲击,如果不紧跟行业步伐,把握机遇及时转变,在未来将很难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药店提供的除了产品就是服务,而药品属于特殊商品,所以相关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所以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决定了服务水平。

药品日常管理必须严格规范,首先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口服药与外用药等要分类陈列以后还要按剂型或用途分柜或分层存放,易串味药还要有专用柜台。此外,中药饮片、需冷藏药品、拆零药品、不合格药品等都有相应陈列储藏要求。

日常用药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必须熟练掌握。现药店常规药品按治疗系统可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和泌尿系统、维生素和矿物质、眼科用药、耳鼻喉用药、过敏和免疫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避孕制剂、激素类药、肌肉/骨骼系统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用药、外用药等十几类。

每一大类下还可根据相对应适应症分不同小类,同类药品还有不同的厂家、规格、商品名、用法用量等,一个药店差不多日常销售的就有上千种药品,而且这些药品的相关知识都是需要熟悉掌握的。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消费者,除了专业的产品知识,掌握相关疾病及用药的常识也很重要(病因、症状、主疗药、联合用药、日常建议等)。

以感冒例:常识判断,疾病起因(劳累、风寒、风热、细菌病毒感染、抵抗力下降等)、症状观察(发热、头痛、流涕、咳嗽咳痰等)、用药原则(发汗解表、止咳化痰、清热解毒、消炎、抗病毒等)、一般用药(感冒灵、银翘解毒、桑菊颗粒、病毒灵等)、联合用药(中药感冒药、抗炎药、抗病毒药等)、对顾客建议(饮食清淡、多喝白开水、注意休息等);

所以通过大量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造就一个专业的药店销售人员。

随着分级诊疗、处方药外流的趋势,国家对药店处方药管理也越来越严(销售处方药,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经药店执业药师审核后方可调配和发放,相关人员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处方留存备查。对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发放,必要时,需经原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和发放。药品发放人员不得更改处方内容。收到处方后应认真审查处方中的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药品剂量及医师签章、处方单位,如有药名书写不清、药味重复,或有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及超剂量等情况,应向患者说明情况,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章后再调配,否则拒绝调配;发放人员发药时应认真核对患者姓名、药剂数量,同时向顾客说明服法、用量等注意事项等。)

为了让药店有保障指导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能力,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零售药店须配备执业药师,国家食药监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7531日,全国执业药师注册人数为370694人,环比上月增加4906人。目前,平均每万人口执业药师人数为2.7人。其中注册于社会药房的执业药师325638人,占注册总数的87.8%。注册于药品批发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的执业药师分别为35543人、3430人、6083人。然而全国有近47万家药店,再加上诊所、医院药房以及药企对执业药师的需求,整个市场需要200万名执业药师才能形成平衡,缺口达到160万。虽然政策有五年的过渡期,但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新开药店,必须要配备执业药师。

同时目前市场环境,现有药店执业药师的经验能力、专业水平也亟待丰富提升。所以无论针对现在的需求还是未来市场布局,药店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是刻不容缓的。


人才的获得无非两种方式:

一是,外来引进;

从其他药店或连锁直接挖有经验的人才,但这种方式多是相互的,由于药店数量增长,行业人才缺口大,总体来说人才的总量没有得到提升,最终除了提高用人成本不会对行业有太大好处。

而随着医药分家、门诊药房逐渐取消的趋势,医院药房大批药师的去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一大批真正的药师,为了以后留在医院,很多人已经开始行动,报考临床药师,但临床药师的编制也是有限的。

然而医院的药师们却并不愿意去药店上班,主要是离开事业单位编制,后续没有保障,传统药店给人感觉降低了身价;其次收入、福利有一定差距,没有吸引力。所以有实力引进这部分人才的,多是经营业绩较好的医院托管药房,或医院附近的大药房。

其他药店想要引进这部分人才,势必会增加经营成本。但没有收入保障,对相应的人才很难有吸引力,所以如何才能实现合作共赢,也是药店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是,自己培养;

从外面请空降兵多会出现水土不服,而且人才巨大的缺口也决定了,最好的办法还是是自己培养。

以往药店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收入低、流动性大的特点,虽然大部分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对店员都有一些系统培训,但是内容相对简单。药店过分强调销售任务,导致后续培训也以所销售的产品知识为主,即时通过反复培训,员工也很难对疾病有更全面的认知。由于对疾病起因、症状、常识判断缺乏,无法提供相对应的联合用药方案和预防保健建议,导致消费者购药时无法提供专业服务,销售过程被动,单客流销售额低。


目前不少药店企业都是近些年迅速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一些知名品牌连锁的发展史也不长,零售药店管理也尚不成熟,药事服务离消费者渐趋精细化和专业化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遇到瓶颈。未来药店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复合型人才。我们不能为了销售而销售,服务做好了销量自然也就起来了,只有培养大批优秀的药学专业性人才,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药事服务。综合实力的提升,才是未来把握机遇,获得更多收益的关键!

现在药店需要制定系统的培训、激励方案,提升人员专业度保障专业的药事服务,使顾客信任度和依从性增加才能实现销售增长,同时店员能力和收入的提升也会极大提高人员稳定性增加,最终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大的增加才会赢得社会的认可!(文 胡雄)

<

看不清,换一张